最高检指导发布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11月5日上午,导发地保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之际,布首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指导、批湿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组织评审的益诉首批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在武汉发布。
最高检介绍,讼典本次评选案例在地域上覆盖东北、型案华北、最高华中、导发地保华南、布首华东各地区,批湿涉及长江、益诉黄河、讼典珠江、型案嫩江等流域及海域,最高违法类型包含违法侵占、围湖填湖、非法狩猎、违法养殖、固体废物污染等不同类型。入选案例在程序和案由上类型丰富,既包括诉前程序,也包括诉讼程序;既包括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也包括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提起主体既包括检察院,也包括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
澎湃新闻从最高检了解到,评审专家从参评案件的规范性、创新性、典型性、疑难复杂性及说理充分性五个角度出发,结合地域、流域、湿地类型、违法行为类型以及不同案件类型的特点对参选案件进行了综合评审,最终评选出12个典型案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2022年6月1日起施行,才刚满5个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副厅长邱景辉说,这次发布的12个中国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都是在湿地保护法施行前办理,在湿地保护法施行后又进行了“回头看”跟进监督。这些监督办案积累的司法经验和典型案例,既为湿地保护法的科学立法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湿地保护法的贯彻执行加强了以案释法。
湿地保护属于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是检察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之一。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厅厅长胡卫列在出席发布会时介绍,自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底,检察机关共立案公益诉讼案件67万余件。从办案效果看,共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约786万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4584万余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93.5亿元。
胡卫列还表示,检察机关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加强与湿地保护相关责任单位之间的协作,强化湿地保护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的衔接,共同推进湿地保护与管理,切实发挥检察公益诉讼在湿地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今年是我国加入《湿地公约》30周年,《湿地公约》第14届缔约方大会11月5日在中国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开幕。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教授秦天宝说,本次典型案例的评选在此背景下进行,对于进一步加强湿地司法保护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对我国全面履行《湿地公约》,讲好湿地保护中国故事,彰显大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焦点)
- “5G+工业互联网”阶段性成果集中发布 工信部将建设相关融合应用先导区
-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六号卫星
- 银行理财看多权益市场
- 长城人寿股权质押冻结比例超三成 消费者需警惕寿险营销误导
- 高盛下调印度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
- 新疆乌鲁木齐新增53个高风险区
- 钠离子电池迎利好消息密集催化!产业链上市公司梳理
- 当房企不想再叫“房企”
- 约翰逊爆料:西方国家在俄乌危机爆发前立场迥异,态度大相径庭
- 三季报预喜、中信等13家券商给出“买入”评级 古井贡酒却盘中跌停 公司:可能是投资者期待过高
- 投资100亿元,阜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开工
- 一购物中心已关联多例感染者,涉3区!近期感染者涉12区,风险点位含多家商场
- 传闻引发国际油价巨震!悲观情绪蔓延,OPEC+会决定增产吗?
- 新药上市股价却新低!华领医药一类新药能否放量惹争议,企业称商业化已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