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证券:如何看待后续基建发力的强度?
炒股就看,天风权威,证券专业,待后及时,续基全面,强度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天风
发布研究报告称,证券9月广义基建实现16%的待后单月高增长,从宏观资金来源、续基中观地方项目储备和微观基建产业链订单的强度情况来看,后续基建有望保持高强度,天风当前基建产业链基本面兑现良好,证券中长期来看业绩有保障,待后近期涉房企业(不以房地产为主业)融资新规利好建筑板块估值整体改善,续基后续对于有融资诉求的强度央国企,其市值诉求或进一步提升。海外角度,中吉乌铁路等项目落地有望成为一带一路新的催化。
建议重点关注:钢结构(002541.SZ)、地方国企(600039.SH)、(000498.SZ),央企(601668.SH)、(601868.SH)、(601669.SH)、国际工程板块。
天风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宏观:专项债助力基建滚动接续,政策性金融工具、信贷支持增量显著
9月底地方专项债已发行金额为3.54万亿,完成全年目标(3.65+0.5)的85.3%,理论上剩余6100亿待发行金额,相较于过往年份,今年专项债的发行明显前置,随着专项债结存限额集中发行,10月或将迎来下半年以来地方专项债发行高峰,未来还有1万亿左右的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可以使用,助力基建投资滚动接续。下半年以来,6000亿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支撑6万亿投资,政策性银行调增8000亿元信贷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重点项目清单对接机制,此外设备类再贷款也为制造业提供增量资金,而政策支持下的房地产相关信用需求回暖也对实体经济形成重要的支撑。
中观:基建项目开工和审批均明显加快,“挑大梁”经济强省发力明显
22年1-8月,基建新开工项目个数达到5.2万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环比1-7月增加7896个。从投资规模来看,1-8月基础设施投资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16.6%,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18.8%,能源基建、水利投资、市政领域投资增速同比及环比均呈现高景气。8月16日座谈会要求,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6个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9月以来经济大省加快基建资金投放,同时在原定投资规模基础上继续加码,重点投向公路、铁路等方向。从该行不完全统计的2022年各省市重大项目投资数据来看,2022年可比口径重大项目投资增速+13.9%,该行预计十四五期间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长。
微观:央国企订单验证基建景气,新能源、化工转型逻辑顺畅
从8大建筑央企数据来看,22H1累计新签订单合计金额达7.1万亿,同比+18.5%,体现出基建景气度和建筑央企市占率双升的趋势,地方基建的弹性或更高,22H1新签订单增速相对较快的主要包括(+83%)、(+41%)、(+50%)、四川路桥(+15%),区域特征明显。从该行统计的项目类型来看,传统基建领域,重大交通领域建设和市政投资的发力带动央企基建订单增速改善。新能源基建领域,22年1-9月,中国电建/中国能建新能源类订单占比41.2%/38.4%,较21年末占比+10.4/16.3pct,实业及新材料订单占比2.1%,较21年末提升0.3pct,传统央企的转型逻辑持续兑现,而近期融资新规也有望增强央企业绩释放意愿。
风险提示:基建 地产投资超预期下行、新能源 化工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央国企改革提效不及预期等。
相关文章:
-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构建资本市场与创新创业共生共荣新格局
- “地铁第五城”杭州地铁四期将获批,预计规模超150公里
- 税优健康险产品范围拟扩容,能否扭转销量“冷场”局面?
- 天助欧洲?气候监测机构:今冬料更温暖 能源危机或可缓解
- 直击2022年金融街论坛|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多可能性
- 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加强顶层制度安排 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 南芯科技闯关科创板,终端品牌客户先后入股,靠小米翻身盈利对其供货低于其他客户
- 方正中期期货:拥护“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 为谱写新时代期货行业新篇章努力奋斗
- 八部门发文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 推进上海等五地科创金融改革
- 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四条道路获批开建
- 收评:港股恒指涨0.57%龙湖涨3%,中字头爆发疫苗股杀跌
- 到2025年,研发经济总规模超1000亿元!上海发文力挺生物医药产业
- “云南首富”兄弟被监视居住,千亿龙头市值蒸发226亿!公司紧急开会,多家顶级机构出席,凌晨2点还在发信息
-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加快社会领域补短板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 深圳发布首贷户贴息实施细则,单户企业贴息金额最高20万元
- 三甲医院医保飞检曝出重重问题,原院长涉嫌受贿3000多万,心内、骨科成监管“风暴眼”
- 盛大金禧“董事长刚说完不跑路就失联”,有受害人再次被骗
- 全国社保基金ESG投资组合招标 可持续投资产品主要投向ESG领域
- 营收增长、大幅减亏,但快手海外业务也很难讲出新故事
- 应对变局,如何发力?——来自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