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2.5%,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来之不易
7月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企稳其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长0.4%。海外回升回看上半年经济运行轨迹,网评前2个月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中国3月下旬受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企稳二季度中国经济克服多重压力挑战,海外回升主要指标止住下滑态势,网评实现企稳回升,中国成绩来之不易。经济
观察大国经济,企稳不能局限于一时得失,必须看全局、辨大势。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规模巨大、变量众多的经济体而言,更是如此。全面辩证地看清2022年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深化认识中国经济发展大趋势,才能更加坚定对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底气和信心。
综合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强的特点明显。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叠加世纪疫情,全球化发展遭遇逆流。特别是2022年以来,世界经济滞胀风险上升,美欧等发达经济体衰退风险进一步上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7月13日发文称,全球经济已经显著趋于暗淡。在此情况下,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疫情反弹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经济顶住了压力实现正增长,殊为不易。特别是5月份以来,中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外贸较好外储稳定、产业升级态势持续,积极变化明显增多。以价格形势为例,2022年以来,在国际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中国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明显低于欧美国家8%以上的水平。6月份美国、欧元区CPI同比分别上涨9.1%和8.6%。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于泽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立足比较优势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快速落地生效,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也为全球经济发挥了重要“稳定器”作用。
把握短期长期关系来看,中国经济仍然长期向好。2022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国内疫情反弹、乌克兰危机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陡然增加,经济运行在3月下旬到5月中旬出现波动。但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有效推进,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稳经济政策效应逐步释放,6月份经济实现较快企稳回升,展现出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与此同时还要看到,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总量达56万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接近20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过27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尽管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了21万亿元,中国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明显。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鄢一龙表示,从长期来看,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能依然巨大,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的问题,需要积极加以应对。
越是形势复杂,越要站稳脚跟,保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沉稳和定力。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政策效应显现,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空间广、发展韧性足、改革红利多、治理能力强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中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孟庆川)
相关文章:
- A股上市公司迎来“5000+”时刻 总资产超380万亿元
- 万物云拟募资超8亿美元月内上市,或成年内港股最大IPO
- 重大项目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 9月份基建投资将延续提速态势
- 从“东家”到“管家” 新合作模式下民营房企正在变“轻”
- 平安理财总经理张东:理财公司需以资产配置为内核 坚持稳健定位
- 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发布 石油剩余探明技术可采储量超36亿吨
- 9月22日起海南环岛高铁琼海站、博鳌站恢复办理旅客上下车业务
- 中小上市银行加速补血!年内已发行可转债270亿,拟发行790亿
- 安阳火灾事故已造成38死2伤,涉事公司凯信达商贸2021年无人参保
- 苹果高端机型需求旺 或将加单iPhone 14 Pro 郭明錤预计出货量提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