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内地IPO规模今年已升至578亿美元,创同期历史新高
彭博社8月7日报道,美媒模今原题:中国内地首次公开募股市场以创纪录的中国580亿美元热销景象令世界相形见绌从伦敦到中国香港,今年世界各地的内地年已大规模首次公开募股(IPO)现象几乎消失殆尽。但中国内地(A股)市场却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升至彭博社的亿美元创数据显示,2022年迄今,同期中国内地IPO规模已攀升至578亿美元,历史创下同期历史新高。新高今年1月以来,美媒模今中国内地已有5笔超过10亿美元的中国IPO,还有1笔在进行中。内地年已相比之下,升至纽约仅有1笔同类规模的亿美元创IPO,伦敦为零。同期
中国的历史IPO市场已克服利率上升、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等不利因素,这些因素导致其他地方的大型IPO活动几乎陷入停滞。在货币政策与美联储背道而驰的中国,IPO主要面向本地投资者。随着有关企业竞相上市,今年中国内地在全球IPO收入中的占比已经增至2021年底的3倍多,从13%跃升至44%。新上市股票的更佳表现也吸引了想上市的其他企业。今年中国内地IPO股价较上市时平均上升43%。诚然,新股销售的强劲表现与IPO期间的估值受到中国内地法规的限制不无关系。此类限制通常会为新股留下一些显而易见的涨价空间——下跌也会发生,但很少见。
一些推动中国内地股市表现的交易,也有些许政治色彩。和中海油开展2022年最大规模的IPO活动,二者都是被列入特朗普时期黑名单而退出美国市场后返回国内上市的。“中国是个独立于世界其他部分的市场。这些爱国交易是中国投资者中的独有现象”, 新加坡研究企业DZT Research总监柯岩(音)说,通过购买股票帮助中国更独立于世界其他部分,这很正常。
但总体而言,科技股一直是中国最热销的新股之一。独立研究平台Smartkarma的分析师布莱恩·弗雷塔斯说,如今在中国内地上市的许多股票“都来自科技行业,而投资者似乎迫切购买这些股票,因为(中国)正集中精力提升本土(科技)能力”。(崔晓冬译)
(责任编辑:焦点)
- 小米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71亿元 广告收入为47亿元
- 大额增持计划发布:多家银行重要股东、董监高出手稳定股价
- 欧洲是企业盈利预测依然上行的唯一地区
- 第五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正式启动
- 财信吉祥人寿股权变局:拟增资7.83亿元、引入两家国资新股东,反对票数约占两成
- “董宇辉”被抢注,商标“碰瓷”为何如此容易?
- 特斯拉得州工厂每周可生产5000辆Model Y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以色列经济产业部长奥娜·巴比维举行视频会谈
- 收盘:美股三连阴 标普指数跌破4000关口
- 中国贸促会: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定外资在华投资决心
-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十年来全国普通话普及率从70%提高到80.72%
- 海南明确2030年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95%以上
- 四部门印发通知 合力推进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
- 央行今日进行1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